English

民族存亡的搏斗

2000-09-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一百年前,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进一步瓜分中国的目的,悍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者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一切更加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他们的斗争精神和英雄壮举遏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是,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令人无法忘却那些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日子。为了今日的国泰民安与明日的更加灿烂辉煌,让我们走进历史,翻开中国军民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一页,去领略那英勇悲壮的一幕。

19世纪末,中国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运动,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呢?这要从当时的中国国情来看。

自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由“机会均等”地争夺沿海港口改变为以武力来划分“势力范围”。他们竞相鲸吞在华更大利权,欲把中国推向殖民地的深渊。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和俄国最先伸出魔爪。1897年11月,德国藉口巨野教案而启衅,悍然派兵强占胶澳,继而又攫取山东利益。这一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强占胶州湾事件发生以后,产生了连锁反应,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效尤。相继发生俄国攘夺旅顺、大连、北满以及内外蒙之路矿权和行政统治权;英国占据威海、九龙,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日本侵占台湾,划福建为势力范围;法国窃取广州湾,划桂、滇、粤为势力范围;意大利调集兵舰,图谋浙江三门湾和登州庙岛等地的事件。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的内陆和边陲地区,所谓的“势力范围”,实际已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的领地。在中国掀起反瓜分民族运动前夕,帝国主义要求正式瓜分中国的野心膨胀,肆意宰割中国的形势继续恶化。不少爱国志士已预感到亡国的危险,他们愤慨地说:“假令各国之兵皆如此横行于我之内地,而莫敢谁何,我将何以立国耶!”1899年12月22日,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在《支那现势地图跋》一文中写道:“感慨风云,悲愤时局,忧山河之破碎,惧种族之沦亡”,发出了“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的沉痛叹息。

在武力征服的前提下,帝国主义列强又加紧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来看,这时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他们的金融资本的附庸。由于贸易逆差,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银贵钱贱的情况更为严重。根据另一项统计,清政府的外债剧增,整个清政府的一年财政收入只够支付借款的利息。这样,中国的经济命脉也就完全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金融资本家手中。从1895年起至1898年11月止,英、俄、德、比、法、美诸列强,又在中国掠夺了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投资权。已经修成的几千英里铁路,名义上虽然归清政府管理,而实际上完全是由帝国主义列强把持和操纵。此外,诸如中国的海关、邮政、内河航运等,也操纵在帝国主义列强手中。铁路、航运所到之处,即列强势力所及之区。总之,在这个时期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许多关于中国的协定和通牒,根本不通过清朝政府,都是采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纷争。等到列强的纷争基本解决之日,也就是中国面临着正式瓜分之时。

从19世纪九十年代前夕的国际形势、金融资本的侵入、教会势力的扩张、列强重兵压境以及清政府军事力量的孱弱等五个方面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为掠夺中国利权而加紧酝酿中的第三次瓜分中国领土的危机,比起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的第一次瓜分危机,以及1897年底至1898年的第二次瓜分危机,来得更加严重和凶险。如果第三次瓜分危机一经实现。中华大地、神州古国也就立即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瓜分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是遍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甚至在清政府的部分文武官员中,也不乏主张抵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爱国人士。当时最能显示力量的有三个群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康有为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洋教力量。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呢?以革命派而论,他们多次起义失败,在国内受到监视和镇压,只能在世界各地华侨中唤醒爱国热忱,在国内则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维新派而论,因戊戌维新运动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而失败,也处于低潮。在革命派和维新派被相继镇压之后,在中国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着手将如何正式瓜分中国付诸实施之际,能够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抗争的唯有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反洋教运动力量。虽然清政府曾经遵照帝国主义列强的旨意,对各地反洋教运动进行压制和镇压,其结果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激起了民众更加强烈的反抗。骄横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直接派兵到中国进行镇压。外国军队大举侵入中国,不仅促使中国人民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侵略者,就是一贯惧外的清政府也不得不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利而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抗,暂时停止对反洋教运动的镇压,并给予合法的地位,合作抗敌。由于义和团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各地反帝爱国力量总汇在义和团的旗帜下,进行保家卫国的斗争。

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从没有在列强势力集中的北京和天津等地直接展开。因此列强对其严重性重视不够,一直认为“可安然瓜分这个民族国家”。待到1900年中国民众抗争斗争在京畿地区掀起高潮,帝国主义列强在调动兵源上一时陷于被动。1900年5月31日,护馆洋兵既来中国并进入北京城,深入堂奥。中国民众认为,洋兵在中国领土上的出现,意味着瓜分中国的战争的开始。于是中国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运动,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且迅速得到发展,很快由河北、山东蔓延到北方几个省和东北地区,并且波及到南方诸省。

1900年6月6日,英、法、德、日、意、俄、奥各国军舰指挥官在英舰“百人长”号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八国采取一致行动,组成联军,加紧侵犯中国的军事准备。6月10日,英国将军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全副武装,从天津强行西进,企图进入北京。北京是清王朝的国都,是中国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占领首都北京就意味着对全国的占领和瓜分,“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八国联军于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4日八国联军约18000人由天津出发,进犯北京,14日晚北京城被攻破。从此开始,这场侵华战火也就从京津两地扩大到河北、山西、山东及东北诸省。在八国联军烧杀淫掠之下,这些地区的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对于这些事实,连侵略军统帅瓦德西也供认不讳: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线上,“凡军队行经之路,但见其一片凄凉荒废而已。至少当有五十万人变成无屋可居,散处于附近之地。”由通州至北京城下,“只是一片荒凉毁掠之景而已,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早已成为瓦砾场”。在北京,八国联军疯狂地屠杀爱国军民,仅庄王府一处,就被屠杀和烧死1700多人。“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死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更为惨酷,“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在河北、山东、山西诸省,据史籍记载,“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均在联军势力圈内,往来逡巡,足迹踏遍。凡拳匪巢穴,无论官衙民居,遇则焚毁,往往全村遭劫。”在东北地区,俄国军队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他们还洗劫黑河屯、火烧瑗珲城,屠戮哈尔滨。时人记载说:黑河屯经俄军屠杀焚烧后,无论哪里都看不到一个中国村民,也看不到中国的房子。这个富庶的边陲重镇,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八国联军在屠杀中国人民的同时,还大肆洗劫中国的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象征和体现。因此,这亦必然成为八国联军在战争中进行破坏和掠夺的目标。八国联军对北京的洗劫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北京城中,特别是紫禁城内各宫殿,积聚大量的前朝及有清一代的稀世文物、珍本图籍和金玉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各国侵略者“眼热宫城似宝山,先鞭争欲夺标还”。为了抢先进入皇宫,日军与俄军、美军与法军乃相争相忌,不欲他人占先,还引起了相互争斗的事端。在公开抢劫的日子里,各国驻京公使、各级军官和传教士也无一例外地参与了抢劫活动。从皇宫、颐和园、三海、坛庙、陵寝、王公府第、各部衙署甚至民居店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掳掠。侵略者把堆满历朝宝物的宫殿陈设盗抢一空,抢走库银6000万两,瓜分观象台古代天文仪器,焚毁仪銮殿,劫掳《永乐大典》等珍籍法物。经此浩劫,北京积聚的大部分法物图籍、奇珍异宝为侵略者所攫取,辗转劫持到国外。在八国联军烧杀淫掠下,北京城“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旧迹留者,仅一二也”,“现在可只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物的荒野”。连侵略者也供认:“北京今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追求在华的利益,始则采用坚船利炮,继则采用血腥屠杀,镇压中国民众。这些凶残狡诈的行径,不仅没有威慑住中国民众,反而促使反侵略的斗争更加高涨起来。凡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均遭到各地民众的抗击。

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初的6月14日至18日,在廊坊地区,西摩尔侵略军遭到中国军民的迎头痛击,节节败退,不得不撤回天津。6月17日,八国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台爱国官兵殊死抵抗,捐躯沙场。在廊坊和大沽炮台殊死之战中,仅有刀矛等原始武器而又缺乏组织的中国民众,阻挡不了拥有先进装备而组织严密的八国联军,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中国军民在八国联军的枪林弹雨之下,并没有畏惧屈服,而以血肉之躯与侵略军搏斗,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也显示出中国民众中蕴藏的反侵略的伟大潜力。开战之初,侵略军就遭到沉重打击,迫使联军的统帅们在占领大沽口炮台的第三天,不得不改变对中国时局的认识,发表了《大沽宣言》,其中重要一点就在于消除中国民众对瓜分的疑虑。斯时,不是帝国主义列强不想正式瓜分中国,而是因为他们在军事上受到重创,所以势则不能,这是根本之点。7月3日,即《大沽宣言》发布后不到二个星期,美国发表了《海约翰通牒》,向列强正式声明“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实体”,不瓜分中国的对华政策。德、俄、法等列强也相继提出保持中华帝国的完整。由此可见,中国民众的反抗斗争,缓解了瓜分危机。

天津民众和清军爱国官兵从6月17日大沽炮台夺占开始,立即展开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天津城的激烈战斗。其中重大战役有三处,一是天津城南的八里台,一是海河东岸的老龙头火车站,一是河西紫竹林租界。天津的激战使八国联军不止一次地想撤退到大沽。联军在天津“战既无功,退亦为难,每日丧失,动辄不可以数计。迨至奋力进攻一次,华兵抵御亦极坚,联军总数不过八千,竟伤亡九百。连日天气极热,又无水取而御渴,但借干粮以度饥……不过联军退去后,扬子江两广一带,又从此多事耳。”可见,天津的保卫战事关全国形势的发展,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阻挡了侵略者的进一步行动。

此外,山东、河北民众,装载干粮,秩序井然,赴津作战,阻击西摩尔率领的联军进犯北京。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牛庄民众手执刀矛攻击洋兵据点,蓟县人民在青山岭伏击德兵。天津东南各庄村民“十分勇敢,先是坚守阵地,后来进行肉搏战”,牺牲400余人。再如束鹿县旧城民众,人自为战,徒手相搏,奋不欲生,牺牲4000余人。在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秦皇岛、易州、滦县、遵化、迁安、宣化、张家口,以及南皮、盐山、庆云、吴桥、沧州、青县时,均都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表现了中国民众英勇反帝的大无畏精神。

正当帝国主义妄诬这场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运动为“黄种人敌视白种人”,“中国人仇视欧洲文化和文明”的时候,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一文中热情讴歌义和团是“中国的起义者”;德国《前进报》社论称赞义和团是“铁拳”。又如《柏林民报》说:“现在中国之事,可见中国人决不甘心各国瓜分……外国人至中国,无非吮华民之心,食华民之肉,此系神人共愤之事。”再如奥国报纸说:“近日中国北方之事,实因欧洲各国往往无理干预,且有意蚕食中国疆土……以脱去洋人制压之痛哉。”等等。综上所述,都认为中国民众的抗争运动是由决不甘心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而起,乃是“民族精神的觉醒”。尽管在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寻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但却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尊严,也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民众的巨大潜力和不可侮的民族精神。由于在反侵略斗争中显现出中国民众的力量,遂迫使帝国主义列强由瓜分中国的政策改变为“以华制华”的政策。

综上所述,在1900年前夕,中国是一个已经濒临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而尚未被瓜分的国家。由于清王朝已向腐朽没落的下坡路滑行,无法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中国民众的革命行动却打乱了帝国主义列强既定的部署,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实行正式瓜分的迷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